- News最新消息
News最新消息
2025/04/30
【公報廣場】主耶穌,我可以不做拿細耳人嗎? (2025年4月23日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公報廣場)
【公報廣場】主耶穌,我可以不做拿細耳人嗎?
(相片提供/Freepik)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
◎Samingaz Ismahasan
近年,台灣部分教會傳遞呼召青年做拿細耳人的基督教運動,主要核心信息在呼召青年效仿拿細耳人,成為「離俗之人」,鼓勵青年活出分別為聖的生命見證。我支持教會看重青年事工,但是當講員說:「你願意做拿細耳人嗎?」我心裡第一個想法是:「主耶穌,我可以不做拿細耳人嗎?」第二個想法是:「主耶穌,難道我不可以只做布農族人嗎?我不能是原住民又是基督徒嗎?」
我是一名台灣原住民青年,同時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在此謹以個人立場分享我的看法:我認為,無論是來台推動此運動的韓裔美籍牧師金大衛(David Kim)、其他提倡此運動的牧者信徒,乃至部分教會團體,他們恐怕不自覺地陷入了一種錯誤解經的窠臼──將聖經中拿細耳人的故事斷章取義,進行靈意解經。他們甚至將拿細耳人的敘事,以及30年前美國校園的復興歷史,從其原有脈絡中抽離,再直接「文化挪用」到當代台灣的校園宣教和教會處境裡。這種做法形同採用、甚至抄襲複製了聖經的拿細耳人之約,實際上卻稀釋了該約所對應的嚴謹規範與效力,使得拿細耳人之約,淪為一種可依個人喜好、選擇性地向上帝立約的管道。
這種做法,應被視為一種嚴重錯誤的文化挪用,也是一種「政治不正確」的宗教行為。金大衛牧師提到,成為拿細耳人需遵守三個「不」:第一,不喝酒,教導青年學習禁戒屬世享樂,以求生命豐盛;第二,不剪髮,以此作為離俗記號,鼓勵青年勇於在公眾場合作見證;第三,不接觸屍體,教導青年遠離任何對個人靈命有害的事物。
然而,當部分教會鼓吹青年,必須透過選擇性地禁戒某些世俗事物、減低慾望,學像拿細耳人那樣「聖潔」才能得救時,我們必須記得,主耶穌親口說:「信而接受洗禮的,必然得救。」(馬可福音16章16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使徒保羅也強調:「你們是靠上帝的恩典、憑信心而得救的;這不是出於你們自己的行為,而是上帝的恩賜。」(以弗所書2章8節)由此可見,基督徒是憑藉信心而非行為得救。因此,我建議教會界無需再疊床架屋地教導基督徒必須學習如何做拿細耳人。
我不否認這波拿細耳人運動或許帶來了一些青年復興現象,但就我的觀察,這波運動同時也可能導致部分原住民青年對自身族群身分認同產生錯亂,甚至增加了他們對教會的反感。當我回顧台灣400年來的外來殖民歷史:原住民曾在日治時期被要求學習成為日本人;在中華民國時期,又面對中共勢力透過文攻武嚇,強迫原住民要成為中國人。我特別想提醒眾牧者、基督徒與教會團體:可不可以不要再要求原住民必須學習成為拿細耳人了?
尤其在3月29日,上萬人於凱道聚集敬拜,某位自稱「土地長子」的原住民牧師在禱告中說:「我承認我們的祖先玷汙了這個土地,我們承認這個土地被咒詛是因為原住民的罪,我們呼叫祖靈,我們得罪了祢……。」我認為,這番所謂「認同性」的禱詞非但未能帶來和解,反而再次傷害了原住民族,讓大眾再次將妖魔化的標籤貼在原民文化上,也讓致力於復振原民文化的文化工作者與部落領袖,強烈感受到來自異文化的壓迫與歧視。更甚者,這樣的禱告使得擁有原住民身分的基督徒青年,對自己的族群身分感到罪惡,也影響他們對早已支離破碎的母體文化,感到更加疏離。
試問,難道成為以色列人或拿細耳人,就會更聖潔、更貼近主耶穌的心意嗎?主耶穌何曾要求我們變成像祂一樣的猶太人?祂也未曾說過,我們必須成為拿細耳人才能進入天國。恰恰相反,我們在啟示錄7章9節瞥見了天國的景象:「我一看,看見一大群人,數目難以計算。他們是從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各語言來的,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穿著白袍,手上拿著棕樹枝。」
最後,我祈禱我的造物主,願各族群的青年都可以自然的、沒有羞愧的成為基督徒,承載造物主在母體文化中的賞賜,延續民族命脈及族群故事來見證祂,在耶穌基督裡找回完整的自己。(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