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9/05 PCT 160宣教論壇 展現台灣教會多元風貌

 
發布日期:2025/9/3 更新日期:2025/9/4
PCT 160宣教論壇 展現台灣教會多元風貌
作者/ 林佳靜新竹報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慶祝宣教160週年,於9月1日至3日在聖經學院舉辦「教會的多元風貌」宣教論壇。論壇由總會傳道委員會與研發中心共同組成的「現代台灣教會牧養推動小組」策劃,經過資深牧者三層評閱與遴選,呈現市鎮型教會、鄉村/部落教會、教會開拓事工,以及中會與機構宣教的多元案例,盼望藉由分享交流,彼此啟發牧養與宣教的實踐經驗。

總會議長潘恩盛牧師講道
開會禮拜中,總會議長潘恩盛牧師以「作主的門徒」為題,講解《馬太福音》28章18至20節。他提醒眾牧者,教會使命在於傳揚福音,不僅要往遠方,更要善待身邊的人,避免因冷漠忽視與其他教會的關係。潘牧師強調,作主的門徒,是要將人帶到主面前,而不是帶到牧師的面前。

七星中會蘇澳教會許瓊文牧師分享
七星中會蘇澳教會:親子與社區連結
七星中會蘇澳教會設教逾百年,現今平均聚會人數僅23人,平均年齡達65歲。新任牧師許瓊文自6月封立後,積極推動親子主日學,並與宜蘭縣家庭教育中心合作,舉辦「熟齡青春young起來」社區活動,吸引社區居民參與。她也帶領會友舉辦暑期兒童夏令營,獲得社區正面回饋。許牧師坦言,儘管聚會人數未見增長,但當前更重要的是提升同工與會友的信心與凝聚力。

阿美中會田埔教會楊文豪分享
阿美中會田埔教會:在歷史與關係中重建
阿美中會田埔教會位於花蓮吉安鄉娜荳蘭部落,曾因歷史因素脫離中會體制,土地產權問題延宕數十年,直到2014年才重回中會。如今教會會友僅剩個位數,平均年齡達68歲。牧師楊文豪表示,田埔教會並非新設教會,而是「在歷史洪流中多次被拆解又重建的記憶之屋」。他的牧養策略不以招募新群體為先,而是找回潛在會友,並視告別式為牧養與宣教的重要場域,從陪伴喪家開始,修補人際與信仰的連結。
田埔教會的重點事工「Masatamdaway兒童文化體驗營」(意為「成為人」),每年暑期結合部落頭目帶領,讓孩子認識福音在部落歷史中的角色與意義。楊牧師強調:「我們需要一顆悔改的心,學習耶穌基督的榜樣,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比靈魂更重要。」

布農中會奇美教會:勇敢走向產業宣教

在鄉村/部落的牧養宣教案例中,田貴貞牧師分享,使她勇敢走向產業宣教的原因,是小時候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影響。因著早期的宣教師來台灣傳福音,用農業、醫療和教育做媒介。她從旁跟著父親有機會向宣教師學習農業技術;她又從聖經四福音中看見耶穌使瞎子看見、瘸腿的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人聽見、窮人有福音傳給他…等啟發。一個營造伊甸園的概念在她的心中升起,幫助部落耆老在生活需求自給自足。田牧師花費兩年的時間盤點資源,凝聚共識,成立花蓮縣山里十六家原住民勞動合作社。並在神恩中,使教會成為一個零碳教堂,展現奇美教會的綠色奇蹟。

台南中會大內教會:從荒蕪走向神蹟

同樣在鄉村教會牧養的台南中會大內教會牧師劉哲愷回顧教會歷史時說明,1970年代因為工業時代導致人口外移,教會人數銳減曾降至支會,這段時間都是由神學生或其他教會的牧者支援主日講道。劉牧師分享大內教會宣教的關鍵,是因著在地會友不放棄的持守。以及歷任小會議長鍾日欣牧師、吳克勳牧師不放棄積極尋覓願意委身的傳道人。上帝又感動新興教會黃秋芳長老奉獻牧育館,在各階段的累積與努力下,從荒蕪走向神蹟。


多元實踐的共同挑戰
論壇中,無論是市鎮或部落教會,皆面臨人力不足、人口老化與硬體老舊等挑戰。然而,牧者們仍持續在各地堅持委身,展現台灣教會在多元處境中仍勇於實踐福音使命的精神。
 
 
 
 
 
 

資料提供單位:PCT宣教160週年慶典籌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