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9/05 PCT宣教160週年論壇 內政部長劉世芳談社會防衛韌性

 
PCT宣教160週年論壇 內政部長劉世芳談社會防衛韌性
作者/ 林宜瑩新竹報導
 

內政部長劉世芳呼籲長老教會能推動政府推動訓練防災士認證(攝影/林宜瑩)

為宣傳政府推動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內政部長劉世芳9月2日現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主辦的宣教160週年紀念活動——「教會的多元風貌」宣教論壇,「是我主動向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要求,能給我機會來宣傳全社會防衛韌性。」她呼籲長老教會能成為政府推動訓練防災士認證的幫助,若有災害或戰事發生時,能及時幫助台灣民眾避難或採取緊急救護。

劉世芳表示,台灣要面對颱風、地震的傳統威脅,也要面對中共機艦不斷騷擾及資訊戰傳播假消息的非傳統威脅,為維護台灣社會的穩定及政府相關服務,賴清德總統持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強化,目標就是當國家面臨災害或緊急狀況時,能讓政府服務、社會民生核心功能、軍事行動支援能持續6個月以上的運作。

她表示,全社會防衛韌性共分成:1.民力訓練暨運用、2.戰略物資盤整及維生運送、3.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持運作、4.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的整備、5.資訊通訊、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共五大主軸核心目標,只要台灣全民一心,「有準備,就更安全。」

(攝影/林宜瑩)

她表示,上述五大主軸核心目標,長老教會各地都有教會、醫院、學校,更有數十萬的牧長、兄姊,期望長老教會能協助政府在民防訓練、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確保民眾妥善避難這三部份,成為政府厚實可靠的幫助;尤其是防災士的訓練,她希望長老教會牧長、信徒都能取得防災士相關的認證與證照。

她說明,防災士必須接受內政部消防署及政府認證民間培訓機構的培訓課程,包括4小時的緊急救護、4小時的防災體系、2小時個人居家防護、4小時避難收容及防災計畫的課程,以及1小時的測驗,共計15小時;通過學科及術科測驗,便能取得認證及證照,之後在災前可協助相關單位防災工作,災時採取正確行動、協助民眾疏散避難、開設收容所及管理,災後可協助復原重建工作,以達成公助、自助、互助。


(攝影/林宜瑩)

在劉世芳專題分享後,有總會教社委員提問,全台防空壕、洞是否足以因應中共戰機發動的空襲?她回應時表示,現在防空概念以就近避難空間為主,通常是住家附近、有水電廁所及網路的公家建物,或是地下捷運、火車、百貨公司、大樓地下停車場,政府已著手避難空間及防空預警相關的APP下載軟體。她強調,由於空襲能躲藏時間有限,不必跑遠,就近避難即可。

另有原住民牧師指出,山區緊急救難時,消防單位可與部落教會聯繫,讓對山區狀況熟悉、有經驗的原民一同參與救災行動;也有牧師建議強化部落衛生所醫護人力,在災害發生時,派遣醫護人員在山上駐點,以爭取搶救生命先機。

劉世芳回應時表示,原民青年必須先取得救難專業證照,要先能自保,才能參與救援任務;至於災時派醫護到災區駐守因應,居民跟醫護的人命都最為寶貴,因此可以無人機運送醫療藥物到部落來應變;就算醫護部落駐點,若病患需要開刀,仍舊必須緊急往更大型醫院運送才有相關人力設備搶救,且台灣有上萬個部落,現階段醫護人力恐無法如此全面支援。

(攝影/林宜瑩)

目前也是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的陳信良表示,其實賴政府對災害及緊急狀況發生,透過該委員會已有多種應變方案,長老教會為落實宣教六大面向,且《信仰告白》中也強調釘根本土,透過參與政府的全社會防衛韌性,他鼓勵教會牧長、兄姊可接受防災士的培訓,教會場所也能在需要時提供作為民眾的緊急避難或收容中心。

陳信良說,正如政府一再宣導「有準備,就更安全」,教會能透過與政府合作,舉辦民防培訓、提供避難空間,甚至替民眾守護教會附近的關鍵基礎設施,這也許是另一種傳福音的管道。牧長、兄姊對相關資訊若想進一步了解,可來電向總會教社幹事黃哲彥牧師諮詢。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