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11/10 【靈性造就】願公義和平的國度降臨 ◎Supinaz Naqaisulan(中布中會東埔教會牧師)

 

【靈性造就】願公義和平的國度降臨

(相片提供/Freepik)
 

◎Supinaz Naqaisulan(中布中會東埔教會牧師)

近日在美國發生驚世新聞,政治人物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州的校園內遭槍擊遇害,世界一同目睹暴力帶來的撕裂痛苦,至今仍讓許多人感到心有餘悸與哀傷,也引發眾多議論。在諸多議論中,多次出現「學習彼此尊重」的倡議,顯見「彼此尊重」是需要全世界一起守護的美好價值。那麼,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該如何在這樣的事件中反省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該怎麼行動?在查理‧柯克的追思會中,他的妻子艾瑞卡‧柯克(Erica Kirk)致詞時,也公開表明她願意原諒凶手的決定。她堅信,丈夫查理已在天國安穩地等候榮耀的冠冕。

斥責一切形式的暴力

1980年代,在普世教會協會(WCC)的倡議下,「禮拜四穿黑服」(Thursdays in Black)定位了針對國際人權議題的倡議方式,使它成為以和平的態度聲援「支持女性在這個世界免於遭受暴力、強暴和恐懼地生活」的方式。2013年,WCC再度大力推廣這個運動,提醒人們關注身邊無時無刻在生活中上演的性別暴力。WCC倡議「禮拜四穿黑服」行動,焦點在以和平方式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強暴、衝突和戰爭。主要藉著每個禮拜四全身穿黑色服裝,記念遭受各種形式暴力的受害者。穿上黑衣,象徵放大受害者(主要為女性)的聲音,打破沉默文化,並訴求建立一個沒有暴力、恐懼與歧視的世界。這也是個帶著希望的運動,希望我們身處的世界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暴力存在。查理‧柯克遭槍殺事件也讓我們反思,公義和平是基督徒永存的盼望,我們堅信在上主的國度中,不會再有暴力帶來的傷害和痛苦。

(本報資料照片)

本主日適逢「性別公義主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自2008年成立性別公義委員會以來,積極推動提升教會對性別公義議題的知識,並與社會共同推動防治、輔導有關家庭暴力、性騷擾、性侵害等暴力行為,致力破除一切形式的暴力、堅守普世理念。身為信徒的你我,對性別與暴力議題是否也有比過去更多的知識和關心?我們又如何從聖經得到啟發呢?

一個公義和平的世界

以賽亞書11章2~5節記載,上主藉著先知以賽亞預言,有一日彌賽亞將要來臨。那時,「上主的靈要降在祂身上,賜給祂智慧、聰明,賜給祂謀略、能力,賜給祂知識和敬畏上主的心。敬畏上主是祂的喜樂:祂不憑外貌審判;祂不靠風聞斷案。祂要以公道維護窮人;他要保障孤苦無助者的權益。祂要下令懲罰罪人;祂要處死邪惡人。祂要以正義治理;祂要以信實施政。」(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當彌賽亞來臨時,「大地將充滿對上主的認識」(9節b)。

主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便是以敬畏上主、實踐上主的旨意為核心,活生生地為世人展現了何為真正的仁愛、信心、公義與和平的典範,這將為人的世界帶來莫大的福氣和幸福。當世人能以耶穌的作為當作實踐的典範,把對上主的認識化為實際的生活,這個世界自然會充滿公義與和平。

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景象的確很不可思議,甚至叫人難以相信。但如果世人都能聽見先知所宣告上帝的話,並且把對上帝的認識實踐出來,這樣公義和平的世界就不會只存在未來的永恆中,而是在此時此刻、你我的周圍就能實現。

想像先知以賽亞預言中的畫面,那是個無壓制、暴力、撕裂的無害社會。從寓意的角度詮釋,那裡雖有強者跟弱者的差異,但他們仍能彼此和平相處。若用實事的角度詮釋,那是人與所有受造物的野性/本性都能被降服成為無害的光景,人與萬物、受造物與受造物之間已達成一個和好的關係,而且是「沒有傷害,也沒有邪惡」(9節a)。

「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1節)先知以賽亞預言中的那一位新王,就是指向耶穌基督,祂的使命是為了在地上實現這個和平的上帝國而來。那樣的世界其實並不是一直在未知的永恆裡懸掛著,藉著耶穌基督降世,上主已應許這個世界會因著耶穌基督及祂所差遣設立的教會而有所不同。若是有更多人認識這位基督,有更多人願意謙卑自己,一起追求、擁護公義與和平的社會,我們才能共享這樣的幸福。

主的旨意藉教會實現

主耶穌曾教導門徒如此禱告:「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耶穌基督不只教導我們認識上主、敬畏上主,也教導我們要與人彼此接納、包容和尊重,同時教導我們要天天以祈禱來懇求上帝的國度實現。更重要,主耶穌也差遣我們要像祂一樣行動。主耶穌接納罪人、親近有過犯的人,即使面對不同立場、心存懷疑質問祂的人,祂都表現接納和尊重。甚至在客西馬尼園,當門徒彼得和前來抓拿耶穌的人發生衝突時,主耶穌仍對彼得說:「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馬太福音26章52節b)這表明主耶穌不是以沉默換取和平,而是以完全的和平、非暴力和尊重生命贏得上主的喜悅,在面對上主時良心無愧。

是的!人與人之間充滿著許多不同,出自於天生身體構造和能力的不同;後天塑造出的角色、經驗、認知觀念的不同。但是,人不論如何不同,還是可以從尊重來學習對話溝通,和平共處。願和平從上主的子民、地上的教會開始!讓我們將上帝的心意和作為分享給我們生活周遭的人,並傳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一般而言,尊重與同意雖無直接關係,人人都能主觀開口表達意見,試著去得到他人的認同甚至說服他人。但是,無論對方同意我們的意見與否,我們都應當尊重,即使對方與我們的意見彼此相左,我們也絕對不可用任何暴力形式──無論是肢體的暴力、語言的暴力、態度的暴力、歧視的暴力,去壓制他人或發洩自己的不滿。查理‧柯克遭到槍殺的事件是一個悲劇,卻也是一個沉重的代價,我們都應該從這代價中學習到尊重生命的功課,拒絕作一個無知、自大、充滿偏見、良心被蒙蔽的人。面對這個充滿性別歧視、偏見和暴力的社會,教會也當致力於深化性別教育、傳遞非暴力信念,向社會與世界訴說公義與和平必將實現的好消息。基督徒也當以身作則、攻克己身,從我們的家庭、鄰舍、社區與教會生活中,落實彼此接納與尊重,成為促進溝通和實踐公義和平的角色。

反思與討論

  1. 理想人人都能說,真的有那麼簡單嗎?讓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默想耶穌的信仰實踐,祂是如何活出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2. 試想,如果這世界沒有任何不同,例如沒有性別差異、族群之分、文化差別……,會是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接納和尊重不同的人?